第17期 - 第4版 - 马新玲 -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 |
||
|
||
1、教师要为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条件 一方面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重要性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了自学能力才能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才能不断攀登科学的高蜂,另一方面在平时要多为学生阅读课本创造条件,学生自学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改变那种填鸭式的“满堂灌”,一堂课如果一讲到底,学生便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连思考的余地都没有,还必须有学生的独立思考,自己消化才行。另一方面,作业题应少而精。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重要的是精选典型习题指导学生深入探讨,独立思考,在分析习题过程中探索其规律,使自己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 2、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加强阅读指导。 物理课本中既有对现象的描述,又有对现象的分析和概括。既有定量的计算,又有要动手做的实验。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象)还有图画“语言”(插图、照片)。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要画图。学生刚开始不易读懂课文,也不习惯这种学习方法,因此,一开始教师就必须耐心的加以引导。 3、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自学能力。 开始上物理课时,要向学生提出“以课本为主,课前要预习,要学会读书”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读书,还要特别向学生提出预习时应注意了解的内容:①看完一节(或一段)课文后要了解这节(段)课文讲了什么物理现象?某个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说明什么问题?②这一节(段)讲了几个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实例?③在阅读课本过程中还要经常提些“为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④看完了课文后,有什么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并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带着问题学,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讲,或向老师提问。除此之外,在课前还需拟定一些预习提纲,用小黑板写好,挂在教室里,供他们预习时参考。通过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帮助他们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了解课文的中心要点,并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从而不断的提高阅读能力。 最后,在每学完一个单元后,还要引导学生自觉认真的进行复习,要求他们再进行一次全面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他们通过前后联系,纵横对比,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公式和定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使之做到理解知识,并融会贯通。 二、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和持久力 1、利用课堂听讲锻炼自己的注意力 课堂听老师授课是学生学校学习的基本方式,占学生学习时间比重较多,如能重视课堂学习,注意听讲,不仅能掌握好课堂知识,还能发展自己的认识能力,长期坚持专心听讲,还会培养良好的注意的品质。 搞好课堂学习和提高注意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课前要认识到这堂课的重要,并以此引起我们对课堂的兴趣和注意。我们就能专心听讲。 ②要认识老师讲课的重要性,要适应老师的讲课方式。 ③排除干扰不受内外影响。当你发现自己有轻视讲课内容的苗头,或教师讲课方式不适合自己口味,或思想不自觉开小差的时候,要及时纠正过来,不能任其发展。它需要借助意志力的帮助,自我控制。 ④要边听边思考。如果在课堂上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听老师的讲课,不思考老师授课的内容,不理解这些内容,那么老师的声音会变成催眠曲,使你慢慢进入瞌睡状态。所以上课专心于听懂,一边听讲,一边很快地思考。 ⑤课堂上要善于分配注意。课堂上不仅要听、看、想,而且还要记笔记。怎样合理地分配注意,而不至于顾此失彼,也是很重要的。 2、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阅读教材或有关参考资料,精读其它书籍时,要想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集中注意力,而且把读书与训练注意力结合起来。许多著名的学者都很注意这方面的自我训练。如有的人在读书时,就经常在一些重要内容旁边写上注意,特别注意等。也有的用划符号 “!”、“?”以及“”作记号,以引起注意。 读书过程中要对阅读材料选择性地给予不同程度的注意.那些不重要的字句浏览一下就放过去了,而对那些重要的关键的字句,则要给予充分的重视,甚至做到在读某一篇文章时,能一下子注意那些最重要最关键的字-句。 3、培养自己注意力的可靠途径就是,训练自己能在排除外界干扰,专心学习或工作。原苏联心理学家普拉托诺夫说:“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注意力很强的人,最好的方法是,无论千什么事,都不能漫不经心!” 三、增强学生的观察力 1、加强对观察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观察作为一种物理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
现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观察方法,主要有这几方面:①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外部形态关系的观察;②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内部结构关系的观察;③对 物理现象与物体动态关系的观察,观察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3、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的指导是一个重要因素。恰当而适时的指导,将会对学生的观察起到积极的引导点拨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物理学发展史上因观察不细致或观察未与思维结合而导致与重大科学发现失之交臂的事例不胜枚举。教师可用这些事例,结合观察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品质的教育。 4、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观察机会。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此外,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使得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找到可供观察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 四、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那里,实际是指认识事物问联系及本质,进行信息处理和反馈的能力,是以上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因为让学生学习物理原理和规律,最终目的是为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一旦学生掌握了以上几种能力,起自学能力必将地道极大的提高。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我们应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的养成,将为每个人的成长铺就成功之路。 (本文获2006年市教科研优秀论文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