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期 - 第2版 - 张圣君 - 做好教学衔接工作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
||
|
||
一、考试的目的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 进入高三总复习以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能够很好地利用学习时间,师生配合较为默契。但由于本学期复习内容多,时间紧,课堂上复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不到及时消化,反映在教学上,时间紧,课堂容量大,课下学生不能很好地消化,学生不能把知识落实与能力训练很好地结合起来,影响了一部分中等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命题方面 命题立足于高考、依据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重知识应用,从能力立意,问题情境着手,注重考察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注意高考考点知识的考查。本套试卷,试题难易程度适中,考查内容全面,内容为高中地理必修1、必修2和世界地理,重点突出,各章节考查内容分配比较合理,突出了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问题的考查。 四、学生答题和成绩分析 本次试卷采取市直学校统一流水阅卷方式,学生在答题方面的优点有:能较好地用地理语言描述地理事物,能用地理思维多角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读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学生答题普遍存在的问题有:①审题不清,反映学生不仔细。②知识迁移能力不够,不能很好地用先前学习知识解决后继学习知识,先前知识遗忘较多。③学生答题字迹较差,卷面不整洁.④答题不规范,语言的逻辑性,层次性,以及答题思路都有待进一步培养。 五、试卷讲评 讲评原则: 1、分析问题情境的切入点,使学生尽快进入答题状态,学会地理读图答题的阅读技巧,思维发散与收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认识到主干知识的重要性。 2、使学生进一步把握高考试卷结构、方式及答卷要求,强化答题的规范化。 第 三 版 六、反映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对策 本次考试所暴露的问题有: 1、知识方面: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仍比较薄弱;对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的理解不透,知识体系建构不完整,明显看出学生学习还比较浮躁,知识掌握不全面,不系统。 2、能力方面:对所学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读图析图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3、答题方面:审题不认真、不仔细,答题欠规范。 今后的对策: 1、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进一步整合教材,完善知识结构体系,编写能力训练题。认真钻研课程标准、考试说明、高考试题,把握高考方向,努力探讨“一轮”复习方法,注重学法研究,使教与学很好地结合起来。 2、加强基础教学,提高地理技能和能力。 3、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注重地理规律、原理与现实的结合,提高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4、研究课堂教学方法,运用探究式教学,师生总结规律,使师生互动起来。提高课堂复习效率,以问题为中心,加强课堂教学的提问与矫正。 5、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时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6、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及时了解教情和学情。 |